新一代信息技术:当今世界发展最大变量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时间:2025-02-10

  南昌易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南昌高新区供图

  ▶ 刘琴

  近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2025十大发展趋势》在2024通明湖论坛上发布。

  如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政府、专家、企业共同关注的话题。

  构建开放合作生态

  海比研究院联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预测,2025年,预计我国信创产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近年来,我国信创产业规模实现高速增长。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信创产业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市场潜力巨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2024通明湖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创新,正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最大变量,是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创新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进一步构建信息技术产业开放合作生态,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5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趋势之一:“开源生态彰显蓬勃力量。开源社区、代码托管平台,汇聚庞大开源贡献者,推动自主产品体系繁荣发展。”

  “信创产业链较长,涉及多个领域和环节,需要产业内各方加强协同与合作。开源生态的建设,对信创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资深行业分析师、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首席研究员仓剑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信创产业发展一方面要补强原有生态,另一方面更要创新引领新生态发展,“开源模式是‘后来者’突破产业生态禁锢的最好方式。开源开放也不应局限于国内资源,要充分调动全球资源。”

  坚持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在2024通明湖论坛上表示,信创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必须提升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确保我国产业链的安全稳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权。

  仓剑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还说,要打造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链,自主可控并非产业链上所有技术和产品100%国产化,而是要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控制产业生态,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体系。

  据悉,目前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加快,规模高速增长,标准体系日趋完善,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云计算等领域已涌现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成果。

  据了解,为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北京市实施信创核心技术攻关筑基工程,成立百亿元规模北京信息产业发展基金。该基金围绕国家及北京市信息产业战略性布局开展直接股权投资,覆盖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整机、安全应用软件在内的全技术产业链。

  拓展信息技术应用场景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2025年十大发展趋势另一趋势为,“应用生态走向百花齐放。从办公系统到行业应用、社交娱乐,多端合一、互联互通的应用生态充满无限想象。”

  南昌易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美光电”)的生产区域,“数字大脑”每秒可采集1万余条数据,集控屏上实时显示每一个工艺参数的变化。

  据悉,易美光电是一家致力于生产高品质光电封装器件与模组组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8月,该企业通过接入“华为云”低代码平台启动数字化转型。

  “目前我们已建成生产、仓储、样品及绩效管理分析等应用系统,产品良品率提高了20%,生产周期缩短了30%。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易美光电副总裁朱浩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易美光电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典型案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2025十大发展趋势显示,2025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与行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融合发展,高效、易用的自主产品将成为关键支撑。

  据悉,信息技术在金融、制造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其中,银行业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有着较高的需求和安全要求。中国建设银行首席信息官金磐石在2024通明湖论坛主论坛上表示,目前,国产基础软硬件正处于从可用向好用升级的阶段,急需广阔的应用场景开拓。银行业有丰富的场景、庞大的客群、海量的数据和应用,可以满足我国信息产业以应用为牵引的发展要求。

  据了解,目前信创产业应用场景仍然以党政办公为主,信创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已成为行业共识。

  在仓剑看来,党政机关和关键基础设施领域,要优先采用国产软硬件,以确保安全可控。在商业和消费市场领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国产或国外产品,以提升用户体验和商家竞争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高新科技网观点
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671129002 举报邮箱:34229983@qq.com
Copyright © 2023 gxkj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京ICP备20220136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