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智造新城:以人才科创“强磁场”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衢州智造新城  时间:2025-01-09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衢州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主平台、主引擎,2024年以来,衢州智造新城全面贯彻落实衢州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以“五链”融合为总抓手,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着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引育高层次科技人才,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一道新能未来工厂

  点面结合优化服务

  纲举才能目张。为全面贯彻落实衢州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推进“五链”深度融合,衢州智造新城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改革,提升部门协同作战能力,全面增强人才与科技工作前瞻性、专业性、系统性,推动人才科技工作整体提升。

  体系化推进创新平台建设,衢州经验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广。衢州智造新城高位谋划制定《“双创新”改革暨科创平台“1448”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迭代多元多层的人才科创体系上,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推进人才科创工作。2024年9月,园区打造浙闽赣皖四省边际现代产业新高地的经验做法,被选为特色案例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的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培训班上分享给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

  2024年以来,衢州智造新城强化“三支队伍”建设,聚焦干部队伍提质、高层次人才和企业家队伍提能、劳动者队伍提素3个方面,制定下发实施方案,明确相关牵头部门,细化工作举措和任务清单。通过对人才的吸引、培养、激发、塑造和成就,打造各类人才向往的科创高地,谱写人才科创新篇章。

  着力推进内设机构改革,2023年,衢州智造新城管委会新成立人才科技部,专门负责人才与科技相关工作。为加强班子专业队伍建设,衢州智造新城管委会还引入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领导干部担任管委会副主任职务,促进人才与科技工作有序推进、深度融合。

  一方面是以机构改革破除制约人才科技工作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强化队伍建设和资源、力量配置,优化顶层设计立起人才科技工作的“四梁八柱”;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打造吸才引智的最优生态,切实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努力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南孔精英”2024云南·衢州人才周活动

  真金白银保障政策落实留才。2024年以来,衢州智造新城全面审核2023年度高层次各类人才津贴及人才奖励,初审人数达1462人次,总金额2238万元。同时,积极做好人才项目落地服务,完成益萃健、丰能医药、富芯医疗等263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奖励和房租补助政策兑现。

  聚焦关键小事,营造敬才氛围。衢州智造新城主动谋划,为人才及其配偶提供体检服务,给青年博士、硕士人才赠送音乐节、演唱会门票,打造跨界交流、协同创新的“科学咖啡馆”平台,并先后组织“凤凰之约”秋冬养生局·硕博专场人才联谊、企业科技工作者黄山疗养行等一系列活动20余场,全面营造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优待人才、服务人才的浓厚氛围。

  在平台助力、政策加持、校企合力多轮驱动下,2024年衢州智造新城累计引进衢州市外员工7739人、青年大学生7037人,其中青年博士35人、青年硕士622人,为衢州市工业主战场增添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聚焦高端引领发展

  2024年,衢州智造新城成功举办四批“南孔精英”计划创业人才项目引才活动,吸引637个高层次人才项目申报,近千名博士参加。经过评审筛选,83个入围项目拟落地衢州智造新城,全年累计签约落地28个人才项目。

  从衢州市“南孔精英”创业人才项目B类升档为A类,这在衢州市并不多见,浙江格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源新材”)做到了。

  格源新材成立于2023年8月,核心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以及头部锂电负极材料公司,拥有十余年高比能锂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经验。格源新材董事长徐泉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方向集中在高比能锂离子电池领域,已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中国及国际发明专利40多项。

  格源新材自成立起即专注于气相硅碳技术路线,汇集了在硅负极领域基础研究、装备开发、工程化转化等方向的资深专业人员,短时间内在气相硅碳技术领域取得技术突破。目前,公司已经具备百吨级硅碳负极和多孔碳产能,开发出了多款硅碳负极和多孔碳产品,产品在库伦效率、电导率、孔隙结构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性能优势,突破了行业单体产能低、难以连续化的壁垒,新建产线本月将投产。公司初创期即完成两轮总计1亿元的融资,股东包括武岳峰、襄禾、麟阁、天堂硅谷等知名投资机构,将于2025年开启新一轮融资,用于千吨级产线建设和迭代产品开发。

  格源公司的飞速发展,不仅是衢州智造新城引进高端人才,集聚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缩影,更是大力推进创新主体培育提升,持续建强人才科创主力军的生动写照。

高校博士衢州行

  2024年以来,衢州智造新城聚力创新主体培育,新增中国民营经济500强企业1家(一道新能),浙江省民营经济领军企业1家(一道新能),浙江省民营经济总部企业7家(一道新能、仙鹤、五洲、永和、中宁、豪邦、鸿盛),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华友新能源),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奥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博瑞、巨圣、拓烯),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2家(四达氟塑、三源汇能),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浙江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21家。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4家。新认定外资研发机构1家、浙江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浙江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浙江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3家。

  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衢州智造新城强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招引,2024年1月至11月,园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1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投资比重达67%,衢州市排名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23.7亿元,占衢州市5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7.17%,同比增加4.35%。

  近年来,衢州智造新城大力推进校企联合成长,协同衢州市级部门开展校企“双走进”创新成果对接、衢州市之江同心·新知新质圆桌会专题调研、博士创新站专题走访等活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截至目前,衢州智造新城校企合作入驻企业博士团队114人次,合作研发新技术20项,合作研发新产品26项,组织科技企业申报2025年度浙江省“尖兵”“领雁”项目16项,同比增长129%。5家企业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其中一等奖2项。

  内培外引形成梯队

  1965年1月出生的徐建雄,2024年又拿到了一项高规格的荣誉:浙江新时代突出贡献浙派工匠。

  作为红五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办公室主任,徐建雄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持续从事技术攻关和创新工作,先后获得浙江省首席技师、钱江技能大奖、浙江大工匠、全国技术能手、长三角大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让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关键看人才。衢州智造新城大力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持续筑牢人才科创硬基础。

浙派工匠徐建雄(中)在指导员工开展技术攻关

  ——引育高水平创新型人才。衢州智造新城大力实施国家、浙江省、衢州市重点人才工程,以人才申报吸引高水平创新型人才。2024年累计推荐申报浙江省级以上各类人才96人,国家级、浙江省级重点人才工程入选11人,国家级、浙江省级海外重点人才工程到岗3人,浙江工匠、浙派工匠入选8人。

  ——加大本地人才培育力度。衢州智造新城加大在衢人才培育力度,组织奥首、拓烯等2家企业申报2024年度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入选三衢先进领域制造工匠60人、数字经济创新工匠8人。为青年人才企业家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累计向衢州市推荐创新型企业家9位,创新型青年人才14位。

  ——搭建企业跨域引才桥梁。2024年,衢州智造新城共参与举办“南孔精英”2024兰州·衢州人才周、“南孔精英”2024云南·衢州人才周、“南孔精英”2024清华大学·衢州新材料专场招聘会、厦门大学博士衢州行等一系列引才活动,协助召开青年人才发展大会、青年人才citywalk等聚才活动,全面协助园区企业招才引智。

  科创平台提能升级

  在衢州智造新城东港小微企业孵化园,既有高端产业研究院,也有小而美的高科技企业,龙朴科技(衢州)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龙朴衢州公司2023年投产当年营收即超3000万元,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7000万元,同时,该公司在2023年荣获全国“奇思妙想”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24年在中国创业创新大赛浙江赛区决赛荣获新材料组第二名。

  龙朴衢州公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衢州智造新城聚力建强“人才链”“创新链”,推动“五链”深度融合和相关部门主动靠前、优质高效的服务。衢州智造新城会同衢州市委组织部、衢州市人社局衢州智造新城分局等部门组建企业服务专班,通过多方人才信息匹配和人才工程培育指导,为项目成功培育一名国家级人才。同时,为项目提供首期创业启动奖励资金300万元的支持,制定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协助指导企业申报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项目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人才科技项目初创时,离不开政府扶上马、帮一把。近年来,衢州智造新城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创新平台提能增效作用,为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保障。

浙大“两院”中试基地

  加快孵化平台建设。园区共建设中南高科、泛半导体小微园、慧谷科创园等创新孵化平台21个,衢州绿发科创孵化器和衢江万洋众创空间分别获批2024年度浙江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浙江省级备案众创空间,氟硅钴、空气动力两个浙江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连续三年绩效评价考核列为优秀。

  推进产业平台建设。深化“项目+研究院”,加快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发挥平台聚才用才作用。目前,衢州智造新城已引进衢州市生命健康产业研究院、衢州高端电子化学品研究院、鹏辉储能研究院等9个研究院,2024年衢州动力电池和储能研究院孵化基地建成运营、浙大中试基地二期建筑主体完工、智邦先进固态电池研究院已开工建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高新科技网观点
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671129002 举报邮箱:34229983@qq.com
Copyright © 2023 gxkj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京ICP备20220136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