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郑州高新区党工委经济工作会召开,会议总结回顾了2024年工作。回望激荡奋进的2024年,全区上下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呈现出向“高”攀登,向“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2024年以来,郑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团结带领全区上下,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为强大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项目建设、投资消费、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开拓进取、务实精进,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在若干领域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交出了一份有亮点有特色的答卷。
预测2024年全年,郑州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延续前三季度增长态势,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公布的2024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中,郑州高新区排名第21位,较去年提升了3个位次。其中,6个单项指标有4个进入前20,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单项排名全国第10、营商环境单项排名全国第9。在集群发展、数字化转型两个领域成功入选河南省转型升级试点开发区。
产业培育提质加速。按照郑州市“一县一主链”产业发展布局,郑州高新区以“链长+专班+方案+清单”的方式,推动智能传感器、新材料等10条重点产业链集群发展。成功举办2024传感器大会、金刚石产业大会等重大活动,签约产业项目42个,起到了以会促产、以产兴会的作用。在赛迪顾问发布的2024年传感器十大园区排名中,郑州高新区排名全国第四,中部第一。汉威科技入选工信部第八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森鹏电子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成功纳入工信部纳米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正式上线运营。高端装备制造业优势集聚,黎明重工、佛光发电等获批郑州市先进制造业“链主”企业,在工程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领域优势显著。以紫光、新华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智能终端)产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紫光计算机全球研发实验室已成为中部地区检测能力最全面的电子信息检验检测实验室。人工智能、氢能储能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性产业集群入选郑州市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华鼎雪豹大模型入选河南省首批发布工业大模型,占全省1/4。新世纪数码、佛光发电、经纬科技3家企业挂牌新三板。
科技创新保持领先。郑州高新区新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2家,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35家,新增河南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家,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中州实验室等3家河南省级实验室组建落地,飞马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落地,河南省、郑州市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4家,起到了集聚人才、孵化产业、营造创新生态的作用。知识产权保持领先,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2713件,占全市30%。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70亿元。新增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93家河南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认定高企493家,新增量均占全市三分之一左右。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12家,数量全市第一。221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河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郑州机械所工业母机(轴齿类制造装备)中试验证基地正式启用,所牵头项目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郑州三磨所牵头的“半导体材料高质高效磨粒加工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数字经济加速赋能。郑庆哈城市算力网实验场首个示范项目——郑高新全域算力网形成了“一张网、一平台、一园区、一基金、一政策、一生态”六个一的阶段性成果,入选国家数据局首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应用”优秀案例,全省唯一。“庆算入豫”合作持续深化,国家超算互联网与郑庆哈城市算力网互联互通工程正式启动。高新算力网调度平台升级为“郑州市算力调度服务平台”。平台经济、微短剧等新业态提速发展,成功举办2024河南省首届平台经济论坛,河南省平台经济联合体成立,准独角兽企业华鼎冷链科技入驻数算产业园。天桥微短剧持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产业大脑正式上线运行,规上工业企业上云覆盖率达到80%,推动141家规上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诊断。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入选项目占全市23.7%,居全市首位。
改革开放活力迸发。郑州高新区锚定“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战略定位,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出了围绕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企业注销登记、企业信息变更、企业开办和信用修复的五项“一件事”审批服务。在全市率先实现工业用地20年弹性年期出让,全面推行“工业定制地”出让,为拿地企业降本增效。“双自”联动工作取得新突破,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联动创新区高新片区正式揭牌。与东盟政策研究室合作成立出海东盟企业一体化服务站,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预计全年进出口额突破120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接近75亿元。“科技金融”文章再谱新篇,中原基金小镇落地,与科技金融广场协同构建金融机构集聚高地。全省首只解决基金退出的S基金,区内首只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落地。30亿元的“郑州产投引育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备案,区级母基金直接支持实体企业项目达到72个。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服务平台入选全省首批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国企发展焕发活力,投控集团、产投集团均获得“AA+”评级主体;城开集团在保交楼攻坚中展现了国企担当。
产城融合深入推进。郑州高新区完成合作共建起步区全面管理工作,拓展了发展空间、破解了发展瓶颈,各项规划基本完成,为明年全面开发建设打下基础。年度新建成交付和新开工安置房超100万平方米。7个保交楼项目、5个保交房项目实现全部交付;9个保交付项目交付率达到90%。完成科学大道雨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和赵村铁路桥涵、百炉屯铁路桥涵等5处积水点治理,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2公里、燃气管网12公里、供热管网10公里,新增日供水能力4万立方米,新发展燃气用户2.8万户。城市更新新入库项目5个,全年完成投资152亿元。群众广为关注的轨道交通8号线运营通车,农业路高架西延、新龙路、金水路西延(站北路)均已开工,低运量轨道交通T3线前期工作已经启动。
民生安全有效统筹。郑州高新区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58.8%。吸引1.3万名高校毕业生留区来区创新创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38人。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新开工学校2所,续建3所,投用1所,新增学位2160个,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6%。加快推广“惠济模式”,在校就餐人数达6.9万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河南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建设进度加快。全区全年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汛期应对有力有效,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和自然灾害类事故。统筹网格化基层治理力量,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推动一批重大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化解。
(图片来源:郑州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