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含金量”解码2023郑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答卷

来源:郑州高新区  时间:2024-02-23

  全年GDP实现564.6亿元,增速7.5%;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3.3亿元,增速13.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7.6亿元,增速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6.3亿元,增速1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3亿元,同比增长5.4%……2月20日,在郑州高新区2024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郭程明对2023年工作进行总结。

  回望这一年,郑州高新区交出了一份实打实、“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

  以产业彰显“含金量”

  一年来,郑州高新区坚定不移加强产业高地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培优育新。

  主导产业加速强链。智能传感器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入围郑州市第一批次战略新兴产业链,占全市40%;紫光计算机、新开普、郑州机械研究所等19家企业,入选全市第一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高质量举办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2023金刚石产业大会等重大活动;紫光超级智能工厂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智微智能郑州制造基地等项目实现量产。

  新型产业加速培育。光伏新能源产业链逐步形成,涌现出了中熙能源等研发、生产、运维、安全产业企业;持续完善氢能储能产业链条,推动开展燃料电池系统和储氢系统的研发、规模化生产和运营,河南省内最大加氢站——金马氢能固定式加氢站投用,日加氢能力4000公斤,可满足100台氢能重卡加氢;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初步形成,聚集了赛诺特、凯普瑞等一批拟上市企业。

  数字经济加速赋能。在全国率先启动城市算力网建设,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全面突破;成功举办郑州城市算力网建设研讨会、城市算力网建设推进会等重大活动;图灵小镇、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项目加速推进;明晟新材料等13家企业获批河南省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占全市52%;国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10家企业获批全市第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国家大学科技园等12家单位获批全市第一批数字经济园区和数字经济重点企业。

  重大项目加速突破。抢抓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新签约项目签约额完成434.6亿元,包括北京伊斯康生物医药研发中心、上海西芝智能磨粉装备、京东方艺云数字文化产业基地中原总部等项目;新开工项目投资额完成348.2亿元,包括未势能源郑州氢能全产业链、创新集团总部等项目;落实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省市重点项目58个,投资额228.1亿元,完成比例102.5%。

  从创新提升“含新量”

  一年来,郑州高新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质量发展起势蓄能。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占全省40%;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9家,占全市38%;新增省级重大新型研发机构4家,占全省25%;新增孵化载体6家,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中,7家孵化载体被评为优秀等次,获优数量占全省41%;“嵩山”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获批筹建;河南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温室气体排放测量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紫光计算机全球研发实验室建成启用;郑州信大先进技术产业研究院成功重组为河南省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研究院,助力全市乃至全省数字经济发展。

  创新主体加快壮大。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45家,占全市35%;新增省级瞪羚企业27家,同比增长42%;入选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13家,占全省11%;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1家;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等3家企业,入选工信部第五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占全省50%;郑州畅想高科等4家企业,入选全市十大“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郑州炜盛电子等3家企业,获评第九届市长质量奖及提名奖;驰诚股份成功上市、森鹏电子新三板挂牌。

  创新人才加快集聚。获批郑州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262名,约占全市四分之一;入选郑州市第五、六批次创新创业团队项目34项,占全市44%;成功获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成立全市首只以人才为主题的创投基金——郑州天健人才创业投资基金,推动建立人才、资金、产业、创新要素共生生态圈。

  成果转化水平持续提升。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全年技术合同交易额完成136亿元;常态化组织产学研用交流对接,帮助解决技术需求130项;促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达成合作意向20余项;区内10家引进建设类新型研发机构共转化成果148项,发布成果清单135项,对接成功112项;获批省、市重大创新专项14项,获得财政资金支持7530万元。

  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在原有投控集团的基础上,调整组建郑州高新科学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和郑州高新城市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专注于国资运营、科学城开发建设和安置房建设;完成投控集团全员竞聘上岗,开创国资发展新局面。

  空间扩展实质推进。成立科学城办事处(筹),对合作共建区起步区统一规划管理,委托世界知名的新加坡CPG集团完成城市设计方案;明确科学城集团作为区域一体化城市运营服务商,稳步推进村庄改造、城市建设和产业导入等工作,一幅蓬勃向前的未来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以改革赋能“含金量”

  一年来,郑州高新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提升服务,为高质量发展补齐短板。

  深化政务增值服务。《“无事不扰、有事快办”,助力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发展》入选国务院政务服务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高小新”品牌入选省、市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开展企业家接待日活动135次,解决问题292个;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累计走访企业9850家次,解决企业问题3270个,问题解决率99.9%;落实惠企利企政策36项,兑现奖补资金2.3亿元,涉及企业1857家,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拿出“真金白银”兑现政策承诺,让辖区企业创新发展更有底气。

  深化保障要素改革。推进全流程“一码管地”,创新土地供应模式,全面推行“工业定制地”出让制度;以“拿地即开工”为目标,在全市率先开展“一天发四证”;工业用地出让面积创高新区近10年新高,占市级工业用地出让总面积的44%,位居市内八区第一。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新增基金管理机构20家,新增基金管理规模103亿元,成功对接股权融资2.5亿元;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平台与“郑好融”平台链接,新增认证企业620家,支持企业融资5.9亿元;强化政府基金引导作用,新增引导基金规模28.5亿元,投资项目9个,投资金额2.3亿元;做强“资本力量1+6”系列活动品牌,全年支持企业融资超5亿元。

  从民生读懂“含金量”

  一年来,郑州高新区坚定不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坚持把有限财力向民生倾斜,民生领域支出达2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5.1%,省市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民生项目稳步实施。新建安置房面积超116万平方米,新增回迁安置群众1.2万人;列入全市“保交楼”台账项目共15个,建业盛悦居等7个专项借款项目5564套完成100%交付、康桥悦溪园等3个项目实现“交房即发证”,“保交楼”交付率在全市位列前茅;全面完成南水北调水源置换工作,让81万居民喝上丹江水;新增日供水能力4万立方米、集中供热新增入网面积130万平方米,新发展燃气用户2.8万户;祥营、金菊等两个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用。

  民生保障稳步改善。累计举办“春风行动”等系列活动27场,提供就业岗位5.4万余个;实现新增城镇就业5573人,招引8170名青年人才来区留区就业创业;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和人才服务,完成各类技能培训4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5万人;为全区小微企业、创业个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647.4万元,助力创业带动就业2100人;荣获“2023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高新区)”称号。

  民生事业稳步推进。全年新投入使用中小学4所、公办幼儿园1所,增加优质学位8400个;新增沟赵天健湖、枫杨翰林2家政府主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累计服务2万人次,发放高龄津贴517.4万元;“全民健身设施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完成率居全市第二。

  民生环境持续优化。新建临时停车场11处,新增停车位1.2万个;完成百炉屯铁路桥涵、化工路西延等6处积水点整治,基本消除西四环以西区域积水隐患;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实现241天;新增绿地64.6万平方米,完成河阳北路等11条道路绿化建设;扎实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和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年河湖问题解决率达到95%以上。

  以主题教育激活“含金量”

  一年来,郑州高新区深入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改革发展提质增效。

  聚焦“学、干、改”,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全区各基层党组织开展集中学习2055次;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2222个,为群众办实事3130件;选树身边先进典型和榜样483人。

  坚持“四下基层”,切实做到摸实情、汇民智、解难题,县处级党员干部到基层宣讲33人次、讲党课28场次,开展调研80余次,形成专题报告34个,提出对策90余条;各级领导干部到分包联系基层单位或党支部调研指导457次。

  完善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将全域优化为571个三级网格、3895个微网格,实现全覆盖;深化两级城运中心实体化运行;在全市率先完成数字化城管、12345政务便民热线的融合处置,年度累计流转处置网格化事件44.7万件,办结率99.7%。

  积极推进清廉高新建设,聚焦食品安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6类经济民生关键领域,督促整改问题329项,及时回应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专题纪律教育,各级党组织开展“书记讲纪法”276次,参与人数9000余人次,推动干部职工作风建设进一步提升。

  持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省市部署要求,系统谋划实施“三化三制”改革,新一轮深化管理体制与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已经到位,管理机构和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持续迸发。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高新科技网观点
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671129002 举报邮箱:34229983@qq.com
Copyright © 2023 gxkj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京ICP备20220136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