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11日,中国·江苏第八届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在南京举行。50余个国家、超220家机构、近300名外方代表,长三角地区800余名企业代表,在线上线下真诚交流、寻求合作伙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为拓展江苏国际科技合作“朋友圈”,本届大会首次联合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参与举办,全面整合长三角地区的海外创新资源,为未来的国际科技合作“谋新篇、布新局”。
国际技术“云路演”,
合作大门“常打开”
“大家都知道比利时是个巧克力、啤酒王国,却很少了解比利时其实也是生物医药强国。”在“云路演——国外技术项目路演”活动中,比利时驻广州总领事馆法兰德斯大区商务处科技领事唐艾海自豪地介绍,比利时生产了欧洲1/6的药品,拥有世界上最快的一期临床审批程序和欧洲最高的人均临床试验数量,目前有超过1800种新药在开发中。来自比利时的生命科学研发机构和企业,纷纷展示了他们在该领域的前沿技术:高端有源植入和可穿戴器械、硅芯片和半导体技术赋能生物医疗创新转化、新一代创新药研发……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关注。
作为大会重磅活动,“云路演——国外技术项目路演”汇集了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德国、芬兰、韩国、挪威、西班牙、新加坡、匈牙利等10个创新强国近80位外方机构代表,围绕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清洁技术、数字技术等领域,发布可开展合作的项目和技术。
如何让自动驾驶“可信任”?维也纳技术大学信息物理系统研究部负责人罗苏分享了一款最新的控制技术,他们从秀丽线虫的蠕虫获取灵感,开发出一种神经调节网络,设计了一种可解释的神经控制器,使自动驾驶车辆完成“保持车道”任务。
“这款设备可以让产科医生在诊断中测量怀孕和分娩期间的胎儿脑电图和心电图波形,大大降低宫内死亡的概率。”匈牙利IT-MEDicine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西拉吉展示了一款生理诊断医疗设备,可有效进行降低宫内死亡概率的技术干预。匈牙利创新中心总经理杨丽玲说,此次带来了来自匈牙利病毒国家实验室、人类生殖国家实验室等科研机构的7个项目,希望从产学研用多方面与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建立优质资源对接。
记者了解到,与往届大会相比,本届大会首次由长三角三省一市科技主管部门共同参与举办。正如大会主题“开放创新长三角、共同发展新机遇”,长三角将通过越来越紧密的国际科技合作,提高产业链、创新链的资源配置效率,让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稳致远。
“近几年,我们看到长三角地区在科技领域的发展步伐显著加快,与新加坡一样高度关注智慧城市、医药科技、绿色科技、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中国司副司长、新加坡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领事余镇安说,一直以来,新加坡积极整合长三角创新资源,为两国企业牵线搭桥,鼓励他们寻找合作伙伴,今年六月,新加坡—长三角(江苏)产业创新合作计划正式在南京启动,60多家来自新加坡和中国的科技企业踊跃报名,“我们深信,未来新加坡与长三角在科技创新方面一定能收获更多成果。”
国外技术“本土化”,
方能“嫁娶不愁”
国外的先进技术落地中国,会水土不服吗?如何真正为我所用?近年来,我省持续与国外政府部门及科研实体拓展、深化合作,截至目前,已与以色列、芬兰、捷克、挪威、新加坡、奥地利等10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产业研发合作共同资助机制。通过国际合作,我省科研机构、科技企业不断摸索行之有效的国外技术“本土化”路径。
“要让国外技术克服水土不服,在技术对接、工程交付、商务谈判等方面都需要搭建桥梁;国内企业想要用好这些先进的技术,也不是一买一卖就结束的事情,而是要有本土化的技术支持。”南京智欧智能技术研究院总经理杨海认为,对于智能制造这类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来说,需要调动国内外的高校院所、企业集中精力技术攻关,从需求导向出发,组织国际研发资源和国内供应商体系的高效对接和配合。
此次参会,杨海现场发布了一款面向我国钢铁行业的实时在线质量检测系统产品,“这是我们与欧盟Tecnalia创新与应用研究院联合研发的,上线后将帮助我国钢铁企业大幅提升产品智能化质量管控水平和经济效益,填补我国在该领域成熟产品的空白。”
“我们通过整合芬兰及欧洲先进物联网软硬件及通信技术,形成针对中国国内用户习惯的总体解决方案,并利用国内的技术资源优势进行面向用户的体验开发和中国数据库建设。”芬兰百胜扬欧洲解决方案公司首席执行官张鸿晋说,他们研发的新型物联网穿戴设备,涵盖12项生命体征监测,通过医疗级人工智能引擎可即时生成可读性报告,并同步共享给客户。
活动现场,江苏润模汽车检测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孔飞正在与几家国外公司深入交流。他告诉记者,公司有和新加坡等国的项目合作经验,这些年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深耕,研发的数据管理系统在一家企业应用后,该企业检测人员减少了一半,各零部件检测时间从原来的50分钟缩减至5分钟,大大提升了数字化管理水平。“这次我们来是想在视觉数字化检测等方面寻找更多的合作可能。”
找对“契合点”,
开拓未来合作新领域
记者了解到,本届大会吸引了超过1000家中外机构线上线下同步参与活动,一对一洽谈对接企业近600对。刚刚加入的“新朋友”对未来的合作充满期待,多年合作的“老朋友”更是不断开拓国际合作新领域。
“我们与江苏的合作已经超过3年,江苏作为制造业强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器械方面与韩国的产业匹配度非常高,我们希望积极推进研究所和高校、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计划。”中韩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总经理杜晓晶对未来的合作有着更多期待,本次路演韩国专场带来了数十个项目,重点聚集新能源和医疗领域,“前期线上已经征集了不少的合作需求,现场技术合作的商业交流氛围良好,江苏的供应链非常完整,市场的开放性也非常具有吸引力。”
“我们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例如,利用数字化转型为社会和企业创造弹性,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经济解决方案来减少对环境的负担。还可以寻求更多的示范和试点活动。”芬兰驻上海总领事馆贸易与创新领事米卡分析了芬兰和中国的合作契合点,比如江苏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为健康科技和制药业建立了强大的生态体系,一些芬兰的健康科技公司已经开始考虑与江苏的合作伙伴合作进行本地生产。
“基于目前后工业时代的发展现状,用机器来替代人工的过程中有很多可以合作的地方,比如智能制造方向的传感器开发、信息互通互联及数据处理等。”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北京代表处材料、能源和测量技术代表张洪波说。
奥地利驻华大使馆技术处技术参赞孙晓龙认为,奥地利与江苏及长三角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江苏的电气工程、机械制造、汽车工业、化学工业和环境技术等产业发达,与奥地利拥有类似的产业结构。加之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和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奥地利企业前来投资发展。”
今年3月,奥地利科研促进署与江苏省科技厅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于今年6月开展了江苏—奥地利联合研发创新计划首轮合作项目联合征集。两国对此次征集兴趣浓厚,项目评审结果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公布。孙晓龙说,此次大会为中奥两国的科技企业提供了新的合作契机,双方合作领域将更广、程度将更深、质量将更高。